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38章 安安的功課

關燈
第138章 安安的功課

二月的天,春寒料峭。

姜沃從馬車上下來時,只見天邊烏壓壓的雲。想來今夜不是下雨就是下雪。

她剛進門,便與臂彎搭著一件披風的陶枳遇上。

“姑姑。”姜沃上前道:“這麽冷,姑姑何必出來接我?”

陶枳將厚絨披風給她披上,好似姜沃還是二十多年前的小姑娘一樣,總要提醒她多穿一些:“春捂秋凍,我瞧著變天了,就順手拿了件厚衣裳出來。”

說完後,陶枳又自己笑著搖頭道:“人老了,總是愛多操心多嘮叨。”

姜沃微微抿唇,沒有說話。只是把從馬車上帶下來的手爐,塞到姑姑手裏。

姜沃還記得,安安滿月後,她把安安從宮裏抱走。

也是那一年,姑姑從宮正司離開,出宮來陪著她一起照顧安安。

一晃已經九年過去了。

當年姑姑感嘆一句自己老了,姜沃立刻就能發自內心反駁,說姑姑根本不老。

可現在……其實陶枳的身體一直不錯,平素也註重保養,外貌其實並不老。只是人老去,並不一定是外貌最明顯,而是會在不經意間露出一些上了年紀的神態和舉止。

最是人間留不住。

*

庭院廊下放著不少箱籠——

今年二月貢舉後,聖駕要再巡東都洛陽。

定期半載。

姜沃和崔朝都已經定了是隨駕洛陽的,故而行裝就得早早收拾起來,免得臨了兒忙不過來落下什麽。

但此時,姜沃看著廊下的箱籠,想起的卻是宮中事:這一次聖駕巡東都,太子留在長安監國。

太子,已經十歲了。

*

就在今年正月,太子還給皇帝奉上一套東宮編纂的書。

兩年前,太子上稟皇帝,想要采古今文集中的精妙詞句,按類別以分,修成書籍傳世。

皇帝便指了侍中許敬宗、禮部尚書許圉師、中書侍郎上官儀(李義府被貶後,上官儀提任中書侍郎)等人,輔太子編篡此書。

龍朔元年,此書勒成,共五百卷。

書名也如其內摘錄的無數英詞麗句一樣優美,名為《瑤山玉彩》。

皇帝嘉獎太子後,太子又為許敬宗等編書的朝臣請賞,皇帝亦從太子言,各有所賜。

太子聰穎好文,禮賢朝臣之名為朝野稱頌。

**

姜沃進門的時候,就見安安正在窗邊讀書。因太投入,甚至連她進門都沒聽見。

“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,以主匈奴……德可遠施,威可遠加。”[1]

聲如珠玉落於盤。

還是姜沃的手輕輕按在她面前的書頁上,安安才擡頭。

九歲的小小少女,臉上露出一點明亮輕快的笑:“姨母回來了。”

這樣的笑容,映著外頭陰沈沈的天空,越發顯得清亮。

姜沃沒有被這樣的笑容迷惑,堅決無情地抽走了她的書,然聲音卻是不自知的溫和:“又忘記了?黃昏時分看書對眼睛不好。”

安安任由書被抽走,笑道:“母後說起過,當年姨母也是這樣與她說的。至今,到了黃昏時分,母後都會停了筆墨。”

姜沃把安安方才在念的書,扣在桌上。

是西漢賈誼的《治安策》。

此文被譽為西漢第一雄文,一文寫盡漢文帝年間,天下諸多初顯露、或是還深埋不顯的社會弊端,並提出了許多政治構架。

就比如‘屬國論’。

其實姜沃關於屬國置官的想法,也基本是脫影於賈誼的‘屬國置都尉、丞、侯等官職’的框架理論,目的也與賈誼向漢文帝提出的‘德可遠施,威可遠加’一致。

只是漢文帝的時候國力尚且不夠,並不能實行賈誼將匈奴變為‘屬國’的設想。

到了漢武帝時期,才終實現置屬國。

這一篇正是安安近來在通讀的功課。

姜沃的系統教材裏,還有不少歷代帝王將相對賈誼《治安策》的批註。

有些後世帝王,姜沃只能在心底對他們說聲對不起,匿去其姓名摘錄下來,交給安安——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想碰撞,也可以讓安安更立體地看這篇《治安策》,畢竟兼聽則明。

安安轉身去案上拿了一張灑金紙。

姜沃就見上頭是媚娘熟悉的字跡。

“姨母,昨日我與母後說起我讀《

治安策》的一些心得,母後還抄了一段送我!”

黃昏落下,燈燭漸亮。

燭火映亮了北面一整面墻上掛著的輿圖。

是大唐最新的輿圖。

姜沃如今掌考功屬,也不只考察京官,也要考京外官員,於是家中和吏部都掛了輿圖。

正好安安看書的時候,也可以對照大唐輿圖,去找各州縣的位置。

*

大明宮紫宸殿。

黃昏時分,媚娘也立在窗邊看了片刻天際,放松雙目。

然後轉頭對旁邊皇帝道:“夜裏只怕要下雨。”

春秋時節,算是皇帝精神最好的時候,氣色看著也還好。只是若不用口脂,皇帝的唇色總是淡白泛紫。

他畏熱也畏冷,此時披著一件厚厚的鬥篷。

“陛下這次真要留弘兒監國?”

有無太子監國自是大不相同的——

若無太子監國,那朝堂中樞必是要隨著皇帝轉移去洛陽。

但若聖旨令太子監國,皇帝此番前往東都,就可以只帶少部分朝臣巡幸。

皇帝望著天際道:“大哥十歲的時候,父皇下詔,太子‘宜令聽訟’。弘兒如今也十歲了。”

“況且,朕都安排好了,三省宰輔俱留長安,尤其是大將軍也在,無礙的。”

“讓弘兒歷練一番吧。”

“他讀書這些年,朕看他倒是聰穎勤謹,且這孩子舉止也很穩當。只是……心思太細致了一點。”皇帝在太子身邊自然安排了服侍的宦官宮人,會常叫來問一問太子的近況。

“朕有時候只是隨口說一句,這篇功課未熟,他就要回去再背到半夜。”

太子的師傅們,都道這是太子純孝恭敬。

皇帝卻覺得,這孩子有點像大哥從前,在太子這個位置上,力求盡善盡美。

於是皇帝才想趁他年紀還小的時候,試著監國——聽一聽見一見朝堂千頭萬緒的事,哪有那麽多十全十美?

更不要覺得東宮書房裏,一篇功課做不好,就是什麽值得不睡覺的大事。

帝後兩人絮絮說著家常。

*

夜裏下了一場春雨。

次日清晨雨停後,空氣倒是格外清新,草木香氣縈繞。

皇帝心情不錯,想要出去走走。

於是走到前殿,對已經開始批奏疏的媚娘笑道:“皇後也太勤政了些。”然後伸出手邀請道:“不日便起駕洛陽,今日就歇歇吧。”

“媚娘,與朕一起去東宮看看弘兒。”

媚娘擱下朱筆起身。

一路上,帝後二人還說起年紀相仿的一雙兒女。

皇帝道:“安安容貌肖似朕,但性情像媚娘你。弘兒是反過來,眉眼像你,但性情似足了朕少時。”

媚娘頷首。

她當然聽過,東宮屬臣都讚太子溫厚、仁孝、寬和。

正如當年讚晉王之言。

媚娘的目光落在皇帝面容上:經年過去,他的面容變化不大,依舊是溫和如玉的模樣。

皇帝的眼睛生的弧度格外柔和,使得整張臉上不帶一點淩厲感或是侵略性,望之便易生出親近之感。

無怪當時掖庭裏都在說,晉王的脾性是最好的。

但媚娘知道,皇帝真實心性到底如何。

故而……媚娘心底浮起一絲擔憂:她只怕弘兒是像足了‘傳說中’晉王的性情。

*

東宮書房外。

皇帝擺手止住想要通傳的宦官。

帝後兩人就在掩著的窗戶前駐足——正好聽聽太子的師傅們素日講課如何,太子上課又是否認真。

今日講課的是東宮屬官郭瑜。

郭瑜講的是《左傳》裏楚世子(即後來的楚穆王)弒君的一段。

正在念著,就聽太子開口道:“如此不忠不孝之事,實不忍聽聞。聖人何故做此書記錄如此惡行?”

郭瑜先是解釋道:“孔聖人修春秋,善惡皆在其中,正是要令後人明是非,也令作惡之人,千載之後依舊留有惡名。”

太子聞言頷首:“孔聖人自有深意。然我終不忍讀此弒君之惡。”

又道:“《左傳》中多有此等不忠不義、不孝不悌、殺兄弒弟之事,還是改換其餘書讀吧。”

郭瑜領命,改換《禮記》。

窗外,帝後二人未入內而還紫宸宮。

還在路上,皇帝便命程望山去宣召英國公李勣。

回到紫宸宮後,皇帝開口嘆道:“弘兒也性情是仁善,朕只恐善太過。”這世上的惡事,哪裏是不忍聽聞,就不存在的?

皇帝自己經過一朝奪嫡事,對弘兒這個太子,一向是很保護,是給了他獨一無二,旁人決不能撼動的地位。

因此只有弘兒出生前就有了名字,嫡次子李顯拖到快三歲才起名。

而且李顯的一應待遇,別說不能與太子比肩,皇帝都特別註意,不令其超過當年弘兒為代王時候的待遇。

難道是沒有任何兄弟能與他爭鋒,倒是讓弘兒性情這樣慈柔,連讀一讀《左傳》都不願意?

李勣很快到了紫宸宮,接到了一個令他倍感壓力的任務。

只聽皇帝道:“太子未經世事,性情太過仁厚純恪,朕此番巡幸洛陽,就將太子交給大將軍了。”

“正如當年父皇將朕交給大將軍一般。”

“朕相信,大將軍既能輔佐朕,也能輔佐太子。”

李勣:……

這,他根本不是東宮屬臣啊,這是什麽突如其來的沈重負擔啊。

*

這世上的悲喜總是不相通。

在李勣大將軍突然接到一個‘泰山壓頂’般的重任時,姜沃則接到了一個驚喜。

龍朔元年二月的貢舉,多了一門特科——童子科。

童子科,是取實年十二歲以下的‘年幼才俊、能通典籍者’入國子監或是弘文館。

皇帝是年後忽然想起,要選幾個年齡相仿的少年天才,入東宮伴讀。

故於正月召禮部尚書許圉師,令他在今歲科舉再加一門童子科。

而今日,姜沃在禮部‘童子科學子’的名單上,見到了一個她等待已久的名字。

華州華陰人,楊炯,年十一。!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